为充分发挥天长市文化服务阵地作用,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带到读者身边,与广大读者共同欣赏非遗的多彩魅力,近日,天长市利用“15分钟阅读圈”各具特色的城市阅读空间,集中开展非遗文化系列活动。
“15分钟阅读圈”天长市图书馆,从6月10日至7月9日,为期一个月的“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会”在一楼读者服务大厅开展,共展出27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板,如昆曲艺术、古琴艺术、侗族大歌、南音、中国蚕桑丝织记忆……展览吸引了大量暑期和前来办证、借阅的读者驻足观看,累计观看人数近万人,起到了良好的非遗宣传和推广成效。
在“15分钟阅读圈”兰芬书屋,按照活动规划针对不同的活动对象,举办了两场非遗线下展映活动。一场为剪纸技艺,展示的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赵志国;一场为非遗传承人邢春荣的宣纸制作技艺;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展映、介绍技艺、动手实践三步骤,为现场小读者详细深入介绍“剪纸”和“宣纸”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环节实用,理论实践相结合,听、看、动相结合,受到小读者的热烈欢迎。
在“15分钟阅读圈”瘦梅书院,结合场地特色举办两场展映活动,分别为非遗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绿茶制作技艺”。小读者认真观看展映,结合馆藏书本知识的辅助,对两个非遗项目有了深入了解,节气知识让人了解到我国广大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方式与传承;绿茶的制作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滋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15分钟阅读圈”城市书房,非遗“活字印刷技术”吸引了不少小读者和家长共同参与。一笔一墨一丹青,一纸一字一发明。在看完展映对技艺有所了解之后,馆员带领小读者体验实践制作,耐心指导、悉心讲解。排版、覆纸、刷墨、拓印,踏实制作每一步骤,小心翼翼,细致入微,终于让精美印刷作品呈现,让书本上的非遗瞬间“活”了起来。
“凌源皮影戏”项目在城市书房大受欢迎,小读者们实践制作可爱的皮影人物栩栩如生,色彩艳丽,生动有趣,成品的小人物还来了一次模拟表演,亲自操作的快乐感染了现场,书房充满了欢声笑语。
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发挥了“15分钟阅读圈”的特色、亮点、优势,就近参与,多点的阅读空间让市民15分钟有书可读,有地可去,有活动可参加;多场非遗展示活动,累计2000多人参与。
共享非遗?;さ挠判愠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城市阅读空间的服务内涵,提升了公共阅读服务的质量。(天长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