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文明传美德 相敬相爱好家庭——记滁州市文明家庭徐加明家庭
徐加明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事业有成,家中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一家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家庭文明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徐加明家庭于2021年荣获滁州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率先垂范,子女榜样
为了使儿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徐加明和爱人何英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夫妻俩物质生活上不求奢靡,不赶潮流,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他们还经常教育儿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夫妻俩的教育下,儿子从不大手大脚乱花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了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严以律己,在家始终遵纪守法、友爱邻里。自结婚起,夫妻俩就对双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礼貌懂事、刻苦上进。
心系群众,任劳任怨
生活中,何英是一名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的同志,与同事相处融洽,待人真诚、为人友善。遇到周围人有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都说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何英不管村民是贫穷或富有都一视同仁,只要能帮上忙的他都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难题。同时她也一直是个热心公益,敢于为群众说话,为群众谋利益。自被选举为镇人大代表以来,何英真心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以前,进出何庄村红庙组的路是一条石子路,道路坑洼,雨天沟壑纵横,遇刮风天尘土飞扬。后来在村里有项目指标后她积极争取,终于让群众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2020年何庄村企业家陆华安致富后不忘家乡建设,为村主干路捐赠路灯,照亮村民晚间散步和出行,但路灯只惠及到和平、瓦屋和糟坊三个村民组,何英就考虑能不能和陆老板商量,多捐赠几盏,将村主干路对面的红庙组也装上路灯。经多次和陆老板沟通后,红庙组也顺利安装了路灯,群众直呼何英是一名优秀的代表也是一名优秀的村干。
爱岗敬业,迎难而上
何英18岁就开始在村中做计生工作,在岗位上三十多年来,她凭着对妇女工作的执着精神,真诚服务,取得了全村妇女的信任。村里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多,很多年轻的女性都住在镇上或者市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略显困难。但她还是尽职尽责地将计生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除了上门宣传外,结合微信等方式,联系村里女性。遇需上门随访情况,不管多远都会亲自上门,不弄虚作假。她从每一户到每一组不然其烦地对全村的育龄妇女登记造册,认真核对结婚、再婚、怀孕、生育及节育、绝育等信息。与她们谈心,倾听她们的呼声,关心她们的疾苦,为她们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有一次村里一名孕妇半夜要生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已经来不及去医院,何英和她丈夫第一时间去到孕妇家里进行接生,最终母子平安,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十几岁,看到她还是跟亲人一般。
2018年4月,巢湖市第七批16名选派帮扶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徐加明的儿子——南京大学毕业后考上合肥市发改委公务员的徐声浩,放弃良好的办公环境主动请缨深入基层一线参与扶贫。这对于刚刚23岁的徐声浩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巢湖市烔炀镇花集村第一书记他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全心全意为当地农民出谋划策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更要扶志,为了帮助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早日脱贫,徐声浩鼓励他们发展特色种养业。2019年在徐声浩的带动下,花集村在新建瓜蒌种植园200亩的基础上,重点扶持7890扶贫产业园建设,在提升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徐声浩跑遍了花集村的角角落落,从引项目到强产业,大大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9年花集村集体经济达到32.9万元,村里87户贫困户162人全部实现了脱贫。现在脱贫收官,他回到了原有岗位,当地群众却对他多有不舍。
徐加明一家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他和妻子自任职以来又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0余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尝尽了酸甜苦辣,几十年如一日为村里群众工作兢兢业业,热情不减。工作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还积极帮助村里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受到居民认可。
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徐加明一家数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怀子女、真诚待人、和睦友爱,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的真谛。(天长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