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一个个整洁敞亮的小广场,一处处碧波荡漾的水塘……走进天长市万寿镇,错落有致的民房、宽阔平坦的马路、干净整洁的农村小院,笑容可掬的村民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一派祥和美丽的田园好风光展现在眼前。近年来,万寿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需求,着力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
扮靓“面子”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大事。近年来,结合“三面环水”的地理环境,万寿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提升新标准、培育新环境,改善万寿镇生态环境,建设水清岸绿的美丽家园。
通过发挥党员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万寿镇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模式,以“党建红”促“环境美”,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通过“党建红”引领,组建6个志愿服务小队,持续组织开展门前三包、庭院美化等专项行动,设立“河小青”巡河管护志愿服务项目、塑造“美境万寿”品牌项目,持续释放文明创建能量。如今的万寿镇,散乱的菜园子没有了,乱搭乱建的棚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花坛、干净整洁的小路、鳞次栉比的房屋,所到之处无不赏心悦目,真正让老百姓看得到、感受到、收获到乡村风貌整治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
夯实“里子”
“周五创建日”创出新文明、建出新活力,“一约四会”约出新规范、易出新风尚……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万寿镇依托讲堂说家风、村民议家风、校园育家风、党员传家风等方式,在机关、校园、家庭等深入开展“传承好家风 培育好家训”等主题活动,将弘扬好家风家教家训纳入乡风文明建设活动,融入日常工作,成为推动乡土文化建设的一项具体内容,通过以树家风、讲家风、亮家风等活动为载体,抓实家风“小切口”,做实文化“大文章”。
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万寿镇推动实施“个十百千万”文明实践工程,将各个分散的志愿服务项目串联成珠,实现项目统一管理、队伍统一组织、力量统一调配,先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内容,用“家?;啊苯舛痢按笳摺?,崇德向善、爱护环境的文明乡风在万寿镇落地生根。现在的万寿,移风易俗的软规范、硬指标正成为村民的共识。
争创“牌子”
有了好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还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好日子。万寿镇依托高邮湖水韵资源和古镇历史禀赋,通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等创新模式,全面提升打造汊河3A级旅游景区这块“叫得响”的牌子,实现汊河滨湖休闲区、环万寿旅游风景道、忠孝工业新风、百子画里游园、张安乡村游学“一心一环三大组团”的总体布局,带动全域旅游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同时,万寿镇一手抓本土“牌子”创建,一手抓外地“牌子”引进,让旅游带动文化的发展,让文化赋予旅游更具有生命力。依托汊河古村落文旅优势和生态资源,建设运营汀溪人家度假村项目,以“露营+旅游”模式为特色,追赶农村“旅游”新潮流,项目投入运营后游客爆满,打造出了近悦远来的“露营+”旅游牌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常来万寿、健康长寿”的“寿文化”品牌。近年来,万寿镇连续创成“安徽省传统村落”“安徽省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安徽省精品主题村”等,全镇文旅“牌子”越擦越亮。(叶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