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见底的池塘、白墙灰瓦的民居,沿着白塔河漫步,河水粼粼、花团锦簇,让人在湖光水色间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大事。近年来,天长市万寿镇结合“三面环水,一面通天”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提升新标准、培育新环境,改善万寿镇生态环境,建设水清岸绿的美丽家园,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形象,全面写好水墨万寿的生态环境文章。
万寿镇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党员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模式,以“党建红”促“环境美”,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通过“党建红”引领,组建6个志愿服务小队,持续组织开展门前三包、庭院美化等专项行动,设立“河小青”巡河管护志愿服务项目、塑造“美境万寿”品牌项目,持续释放文明创建能量,2023年,万寿镇汊河村荣获安徽省2022年度“精品主题村”荣誉称号。如今的万寿镇,散乱的菜园子没有了,乱搭乱建的棚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花坛、干净整洁的小路、鳞次栉比的房屋,所到之处无不赏心悦目,真正让老百姓看得到、感受到、收获到乡村风貌整治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
“环境整治以后,村口的河水清澈了不少,环境更好了,大家都真切感受到咱们村子变美了?!奔易⊥蚴僬蜚夂哟宓拇迕癯麓垡槐咴诤颖叩鲇?,一边感叹。“现在,水质量好了,城里人都来咱们村玩,甚至有些钓鱼‘发烧友’还专门开车来这边钓鱼?!?/span>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近年来,万寿镇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召,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周五创建日”创出新文明、建出新活力,“一约四会”约出新规范、易出新风尚,移风易俗的软规范、硬指标正成为村民的共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实施“个十百千万”文明实践工程,将各个分散的志愿服务项目串联成珠,实现项目统一管理、队伍统一组织、力量统一调配,先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内容,用“家?;啊苯舛痢按笳摺?,崇德向善、爱护环境的文明乡风在万寿镇落地生根。
同时,万寿镇依托讲堂说家风、村民议家风、校园育家风、党员传家风等方式,在机关、小院、家庭、学校深入开展“传承好家风 培育好家训”等主题活动,将弘扬好家风家教家训纳入乡风文明建设活动,融入日常工作,成为推动乡土文化建设的一项具体内容。通过以树家风、讲家风、亮家风等活动为载体,结合环境卫生红黑榜、道德模范光荣榜,积极开展家风家教家训大讨论活动和评选“星级文明户”等示范户活动,抓实家风“小切口”,做实文化“大文章”。
今年,全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会、座谈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教育会25场,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参与群众1250人,发放承诺书、明白纸和倡议书2115份,有效地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为树立好典型,拓面提质文明创建成效,全镇共推报6名“天长好人”,4名“文明家庭”,10名“星级文明户”,2名“新乡贤”,以榜样的力量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
良好的乡村环境和乡风文明,是农民群众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更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下一步,万寿镇将继续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努力绘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归园田居”美好图景,让村民切实过上好日子。(叶文生)